7月17日,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开展主题为“赓续红脉启新程,丝路通衢暖城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企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实地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资源型地区的实践成效。
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是国家级绿色矿山典范和工业旅游示范区,其前身为典型煤炭开采区,经多年科学治理与生态重建,已从昔日采矿区蜕变为生态公园,成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准能模式”样板。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在景区讲解员带领下,沿生态参观路线开展考察:在观礼台,队员们俯瞰现代化露天开采现场,了解到该集团采用世界领先开采工艺及智能化管控系统,如德国产轮斗系统、美国产D11T履带式推土机等设备,同时系统掌握了贯穿开采全程的严格环保措施,直观理解“绿色开采”内涵。
展开剩余56%深入复垦区核心地带,队员们看到昔日裸露的排土场、陡峭的采坑边坡,已被沙棘、樟子松、紫花苜蓿等植物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覆盖。讲解员介绍,矿区通过“工程措施修复与生物措施治理”结合,在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水土保持、微生物改良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复垦区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生态效益显著。
在科普教育中心,队员们借助图文展板、沙盘模型、多媒体影像及互动装置,系统学习煤炭形成、开采、利用全链条知识,重点了解准能集团在“生态矿区、绿色矿山、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规划、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实践路径,深化了对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认知。
此次实践活动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课。通过实地探访,大家见证了资源型企业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目睹“煤海”变“绿洲”的蜕变。活动圆满结束后,师生表示,此次实践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强化了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将以所见所悟为动力,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供稿:刘长旭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全国前三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