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工作里,处理庭审录音是不少人都会遇到的事。之前帮律师朋友整理录音时,总觉得效率提不上来 —— 要么是转写延迟高,要么是分不清谁在发言,后续核对要花大量时间。直到后来尝试了一款语音转文字工具,才发现原来处理法律录音也能变得轻松,这款工具就是听脑 AI,今天就从零基础角度,和大家聊聊怎么用它高效处理法律录音。
先说说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实时录音转文字功能。刚开始用的时候,我还担心 “实时” 会不会只是噱头,实际用了才发现,发言人话音刚落,对应的文字就能同步显示出来,基本感觉不到延迟。对法律场景来说,更重要的是区分发言人。比如庭审中法官、原告、被告轮流发言,提前在工具里添加 “法官”“原告”“被告” 这类标签,录音时它就能自动把不同人的表述归到对应标签下。记得第一次帮朋友录庭审,法官刚说 “现在开庭”,屏幕上就清晰显示 “【法官】:现在开庭”,紧接着被告辩解 “我没做过”,文字也立刻标注为 “【被告】:我没做过”,这样一来,后续整理不用再反复听录音确认发言主体,省了不少事。
展开剩余75%处理完录音,整理纪要是另一个关键环节,而听脑 AI 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很贴合法律工作需求。庭审中大家说话难免口语化,像 “那个啥,我觉得原告说的不对” 这种表述,它能自动调整成更专业的书面语 “被告对原告的陈述提出异议”。而且生成的纪要会自动分成 “庭审概况”“各方陈述要点”“争议焦点”“待办事项” 等板块,像 “原告需在三日内补充证据” 这种关键信息,还会被单独标为待办,甚至能同步到日程里,不用担心遗漏重要事项。朋友第一次用的时候,看着生成的纪要感叹,这比自己手动整理的逻辑还清晰,后续和客户对接时,直接用这份纪要就能快速同步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当事人说方言的情况,这时候听脑 AI 的多语言和方言识别功能就派上用场了。之前有次遇到说粤语的当事人,一开始还担心转写不准,结果它不仅准确识别出 “我哋之前已经讲好咗嘅”,还自动翻译成了普通话 “我们之前已经说好的”,朋友说这下不用再费力猜测当事人的意思,直接看文字就能准确理解内容。除了粤语,它还支持四川话、东北话、上海话等 19 种地方方言,甚至能实现中英日韩互译,要是遇到涉外案件,也能应对语言沟通上的难题。
另外,它的问答和内容辅助功能,也能帮法律人节省不少时间。录音转写完成后,要是想快速了解核心信息,直接提问 “被告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录音里有哪些关键时间点?”,它就能很快提炼出答案,不用再逐字逐句翻找。如果需要制作案件相关的材料,比如跟客户汇报用的 PPT,说一句 “帮我生成这个案件的 PPT 大纲”,它就能自动列出 “案件背景”“庭审概况”“争议焦点”“代理意见”“后续计划” 等板块,后续稍微调整就能直接使用。朋友之前用这个功能做汇报 PPT,对方律师还问他大纲逻辑怎么这么顺,他笑着说是借助工具整理的。
可能有人会担心,庭审现场环境复杂,翻材料声、咳嗽声多,会不会影响录音效果?其实听脑 AI 在降噪方面做的不错。它采用双麦克风阵列设计,主麦克风专门收录人声,副麦克风捕捉周围环境噪音,再通过算法智能过滤掉无关声音,只保留清晰的发言。之前录庭审时,旁边有人翻书,我还担心会被录进去,结果转写的文字里完全没有这些杂音。而且遇到发言人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它还能自动调节收音灵敏度,不用手动反复调整音量,用起来很省心。即便是法庭里人多、说话声音杂的时候,它也能准确区分不同人的发言,保证转写内容的准确性。
至于操作步骤,零基础也能快速上手,三步就能完成。第一步,打开听脑 AI 的 APP,在功能里找到 “实时录音转文字” 并点击;第二步,点击开始按钮,就能边录音边转写,如果需要区分发言人,提前在设置里添加好对应标签,录音时直接选择标签就行;第三步,录音结束后,点击 “生成纪要”,它会自动整理成结构化内容,待办事项也会同步到日程。除了 APP,它还有网页端,平时用手机录完,在电脑上打开网页就能继续编辑,遇到重要内容,在 APP 上还能直接批注,比如给关键表述画圈,后续查看更清晰。
朋友用了一段时间后说,以前处理一场庭审录音要花半天时间,现在用听脑 AI,半小时就能完成转写和纪要整理,而且内容准确性比自己手动整理还高。有次他处理一场两小时的复杂庭审,录完后直接生成纪要,里面不仅清晰记录了各方陈述,还标注了待办事项,只用 10 分钟核对调整,就把纪要发给了客户,客户还特意夸效率高。还有一次,我帮他转写一份带方言的当事人录音,听脑 AI 准确识别了所有内容,他说要是没有这个工具,光听懂方言就得花不少时间,更别说整理成文字了。
不过刚开始用的时候,我也踩过一些小坑。比如一开始没提前设置发言人标签,导致转写内容分不清谁在发言,后来提前添加标签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还有一次在嘈杂环境下录音,没注意麦克风朝向,转写效果稍微受影响,后来把手机主麦克风对着发言人,降噪效果就好了很多。另外,录完音后及时用问答功能提炼关键信息,能避免后续遗忘重要内容,多平台同步使用也能让工作更灵活。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小技巧:使用前一定要先设置好发言人标签,这样能更准确区分不同主体的表述;在环境嘈杂的地方录音时,尽量让麦克风靠近发言人,提升转写清晰度;录音结束后,及时生成纪要并核对待办事项,避免遗漏;平时可以根据习惯选择 APP 或网页端,灵活切换使用。
对需要经常处理法律录音的人来说,选对工具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听脑 AI 的实时转写、发言人区分、智能纪要、多语言方言识别这些功能,都很贴合法律工作的实际需求,而且操作简单,零基础也能快速上手。如果大家平时也被法律录音处理困扰,不妨试试用它,相信能帮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发布于:河南省全国前三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