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刚在马德里拉开新一轮会谈帷幕,六小时谈下来,气氛不僵也不热,却让人听出了点“鸡同鸭讲”的味道。美方开出一串清单,芯片、TikTok、俄油、芬太尼样样都要;中方摊开底牌,关税、市场、能源安全、科技自主一样不能丢。
一边要人低头,一边要人让利,这场对话,更像是在“各说各话”。说白了,美国想拿的,中国不愿交;中国想要的,美国根本不想松手。
一桌两本账,谈的是合作,算的是账本
这场“技术上谈得下去,战略上走不到一起”的会谈,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各怀心思”的种子。马德里的会谈时间选在APEC前夕,表面是铺路,实则是试水。美方派出财长耶伦和贸易代表戴琪,中方则由副总理何立峰挂帅,阵容不低,却没抱破局的幻想。
很现实,因为就在会谈前,美方还在不断加码——一口气把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等于还没谈就先给了个下马威。中方也没惯着:9月13日,商务部宣布对美国产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直接打到美国芯片商的饭碗上。
这就像两个人坐在牌桌上,一个说“我不信你”,另一个说“那我先出手”,谁也不肯先示弱。到了谈判桌上,TikTok成了美方最上心的话题。
美国政客把这款短视频应用当成“选票提款机”,说它威胁国家安全,实则是怕中国在全球数字话语权里分一杯羹。他们要么让TikTok“卖给美国人”,要么就“封杀”。中方当然不认这个理:你不能一边高喊自由市场,一边强买强卖别人的公司。
再聊到关税,美方的算盘打得更响。特朗普时期加的高关税还没撤,现在又想让中国多买点美国农产品,尤其是大豆。问题是,中方这边早就用脚投票——9月到10月,美国大豆订单直接归零,转身买了巴西的。
美国问:“你为什么不买我的?”中国答:“你为什么还不降关税?”这就不是讨价还价,这是逻辑冲突。
你封我科技,我限你资源,互不相让的硬杠子
如果说前面的问题还算是“经济账”,那接下来的话题就明显政治味更浓了。美方在科技战上加码,堵芯片、卡AI、锁量子,华为、中芯、寒武纪一个不放过,生怕中国科技哪天真的“站起来”。可现实是——封得住技术,封不住追赶。
中国在28nm芯片上已经实现量产,7nm也在测试线上跑起来了。更要命的是,中国还把“稀土”这个底牌亮了出来。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F-35战机、导弹导航系统都离不开这种“高科技维生素”。一旦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军工就得“断粮”。
所以美方急了,劝中国“别搞资源武器化”,但这话说得站不住脚。你可以封我芯片,我就不能限你稀土?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还有能源问题。美国希望中国别再买俄罗斯石油,说是为了“国际正义”,但中国看得更实际。俄油不贵、稳定,还能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风险。你让中国放弃这条生命线,换什么?一句政治口号?
芬太尼问题更是“锅从天上来”。美国药物滥用严重,政客们甩锅给中国,说是“中国原料流入”。可中国早在2019年就把芬太尼类物质列入了最严监管名单。真正的问题,是美国自己医疗体系的“利益链”——医生滥开处方、药企推销成瘾。可惜,这锅甩得漂亮,解决不了问题。
话不投机,背后是“各自的算盘”
会谈看上去没撕破脸,但其实每句话都藏着刀锋。美国的算盘,是“虚牌当真打”。一边制裁,一边谈判,想用压力换让步。但他们心知肚明,对中国“脱钩”脱不动——AI、光伏、电动汽车、稀土、药品,哪样离得开中国?
更现实的是,美国内部也吵成一锅粥。农业州要市场,科技巨头要供应链,政客们要选票,谁都不愿意真断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中国这边的策略也不复杂:坚决不让核心利益被拿走,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加快自主。比如芯片产业链,从设计到封装一步步补短板;再比如市场替代,大豆从美国转向南美,稀土出口优先亚洲盟友。
这不是“对抗”,是“自保”。未来的焦点,已经从关税、贸易转向更高层的科技竞争。AI、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谁领先谁就有未来。美国想卡位,中国在追赶,而且追得越来越快。
路透社分析认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追赶速度,已远超五年前的预期,美国正在失去技术上的‘压倒性优势’。”
中美之间的这场“大博弈”,已经不是“谁能压谁”,而是“谁能耗得更久”。马德里的会谈,没吵架,也没握手言和。像是两位老对手在棋盘上各走一步,都知道对方不会轻易认输。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中美关系,从来不是靠一次会谈定乾坤,而是靠一场场博弈拉锯出新的平衡。
美国想拿中国的数据、市场、让步,中国却在守住底线、反制打压、加快自主。而中国想要的,是公平的规则、合理的市场、对等的尊重,美国却迟迟不愿放下“全球老大”的身段。
这场“你要的我不给,我要的你不让”的对话,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越是绕不过去,就越得坐下来。因为不谈,吵也不解决问题;不合作,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网 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需要一个“诚”字
全国前三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